仓储货架与叉车等搬运设备配合时,核心是保障 “设备 - 货架 - 人员” 的安全协同,需从设备适配、操作规范、环境管理、定期维护四方面严格把控,避免货架损坏、货物倾覆或安全事故。
一、设备与货架的 “适配性” 是基础
明确货架承重与叉车作业参数匹配
提前确认货架的额定承重(含层板承重、立柱承重) ,叉车叉取的货物重量须≤货架对应层的承重上限,严禁超载(如额定 2000kg / 层的货架,不可叉取 2500kg 的货物),避免货架层板弯曲、立柱变形。
匹配叉车的作业尺寸:根据货架的 “货位深度、通道宽度” 选择叉车类型(如窄通道货架需用前移式叉车,普通横梁货架可用平衡重式叉车),确保叉车叉臂长度、最小转弯半径与货架通道适配,避免叉臂碰撞货架立柱。
统一货物单元规格,避免 “不规则作业”
尽量采用标准化托盘(如 1200mm×1000mm 通用托盘)承载货物,确保货物在托盘上摆放整齐、居中,且托盘尺寸与货架层板 / 横梁间距匹配(托盘边缘需完全落在层板上,不可悬空)。若搬运不规则货物(如无托盘的大件物品),需提前评估叉车叉取稳定性,必要时使用专用夹具,避免货物倾斜撞击货架。
二、叉车操作规范是核心安全保障
叉取与放置货物:准确操作,避免碰撞
叉取货物时,叉车需缓慢靠近货架,叉臂保持水平,对准托盘插孔后平稳插入,确保叉臂完全进入托盘(插入深度≥托盘长度的 2/3),再缓慢起升,避免叉臂刮擦货架横梁或层板。
放置货物时,需将货物平稳降至货架层板上方 10-20cm 处,确认叉臂与层板对齐后,缓慢下放货物,待货物完全落稳后,再缓慢抽出叉臂,禁止 “急升急降” 或 “未对齐就硬塞”,防止货物撞击货架立柱或横梁。
控制作业速度与安全距离
叉车在货架通道内行驶时,速度需≤5km/h(约步行速度),转弯或经过货架区域时需减速鸣笛,观察周围是否有人员或障碍物,避免因速度过快导致惯性撞击货架。
叉车与货架立柱、横梁的安全距离需≥10cm,禁止叉车车身或叉臂紧贴货架作业,防止长期摩擦导致货架涂层磨损、结构受损。
人员资质与安全意识
叉车操作员须持有有效操作证书,岗前需培训 “货架作业专项规范”(如不同货架类型的操作要点、紧急避险方法),禁止无证人员操作。
作业时严禁人员进入叉车与货架之间的区域,如需人工辅助调整货物,需先让叉车停稳、熄火,确保安全后再操作,避免 “人机混合作业” 引发事故。
三、环境与现场管理:减少外部干扰
保持货架通道整洁,无障碍物
货架通道内不可堆放杂物、废弃托盘或工具,地面需定期清理(避免油污、积水导致叉车打滑),通道两侧需标注清晰的 “行驶路线标识”“限速标识” 和 “安全警示线”,引导叉车规范行驶。
控制作业环境光线与视野
货架区域需配备充足的照明(如每 50㎡至少 1 盏 200lux 以上的照明灯),确保叉车操作员能清晰观察货架货位、货物位置及周围情况;若货架高度超过 5 米(如高位货架),需配合叉车的侧移器、高度限位器或摄像头辅助系统,避免因视野盲区导致操作失误。
四、定期检查与维护:及时排查隐患
货架的定期检查
每周检查货架立柱是否垂直(允许偏差≤10mm / 米)、横梁螺栓是否松动、层板是否弯曲变形,若发现立柱倾斜、横梁开裂等问题,需立即停止该区域叉车作业,联系专业人员维修,避免货架结构失效。
每月检查货架涂层是否脱落(脱落处易生锈,加速老化),对磨损部位及时补涂防锈漆;若货架长期接触潮湿或腐蚀性货物,需增加检查频率,防止金属部件锈蚀损坏。
叉车的日常维护
每日作业前检查叉车的刹车、转向、起升系统是否正常(如刹车是否灵敏、叉臂起升是否平稳),定期校准叉车的 “重量限位器”“高度限位器”,确保设备性能稳定,避免因叉车故障导致操作失控,撞击货架。
总结
仓储货架与叉车配合的核心是 “适配、规范、防损”:先确保设备与货架参数匹配,再通过严格的操作规范避免碰撞,辅以环境管理和定期维护,既能保护货架结构稳定、延长使用寿命,也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,保障仓储作业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