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五金仓库中利用仓储货架实现 “先进先出(FIFO)” 管理,需结合货架类型、作业流程及标识系统进行设计,以下是具体实现方法及操作要点:
一、选择适配的货架类型,奠定 FIFO 基础
1. 重力式货架(流利架)
原理:货架呈一定坡度,货物从高处放入滑道,依靠重力自动滑向低端,先放入的货物先到达出货端。
适用场景:适合批量大、单品规格统一的五金零件(如螺丝、螺母、垫片等)。
优势:无需人工搬运,货物自动按入库顺序排列,取货时直接从低端拿取,自然实现 FIFO。
2. 贯通式货架(驶入式货架)
操作方式:货架无通道,叉车从同一侧进出,货物按 “后进先出” 方向存放,但可通过 “单向存放、单向取货” 调整为 FIFO。
具体做法:从货架一端统一入库,另一端统一出库,确保先入库的货物先被取出。
注意:需严格规划叉车动线,避免混乱取货。
3. 托盘式货架 + 分区管理
适用场景:大件五金工具、设备配件等以托盘为单位存储的货物。
操作:将货架按列划分 “入库区” 和 “出库区”,入库时从货架前端存放,出库时从货架后端取货,形成 “前入后出” 的流动路径。
二、规划仓储动线与区域,优化作业流程
1. 划分 “入库 - 存储 - 出库” 单向动线
入库口与出库口分开设置,货物从入库口经暂存区进入货架存储,出库时从货架另一侧直接流向发货区,避免动线交叉导致取货顺序混乱。
示例:五金螺丝从货架左侧入库,右侧出库,叉车按固定路线作业,确保先入库的货物优先被运输至出库端。
2. 按品类 / 批次分区存储
将同类五金货物按入库批次划分区域,例如:货架 A 区存放 2025 年 7 月批次的螺栓,B 区存放 8 月批次,每个区域内再按 FIFO 原则排列。
标签示例:在货架横梁标注 “批次号 + 入库日期”,如 “螺栓 - 20250701-001 批次”,取货时优先从早批次的区域拿取。
三、建立可视化标识与信息化管理
1. 物理标识强化顺序管理
货架标识:在每层货架前端粘贴 “先进先出” 警示标语,并标注 “入库方向” 和 “出库方向”,例如:
▶ 入库端(左侧):“此处存放新批次货物”
▶ 出库端(右侧):“此处取货,优先 earliest batch”
批次标签:每个货物托盘或周转箱粘贴包含 “入库日期、批次号、数量” 的标签,按日期顺序排列,取货时严格按标签顺序操作。
2. WMS 系统(仓储管理系统)辅助
系统录入:入库时在 WMS 中登记货物批次、入库时间及货架位置,系统自动生成 “先入库先分配出库” 的规则。
扫码取货:出库时扫描货物标签,WMS 提示优先取货的货架位置,避免人工误取。
四、结合五金货物特性调整存储策略
1. 小件五金(如螺丝、钉子)
用重力式货架搭配分隔式料盒,每个料盒对应一个品类,新货从料盒顶部放入,旧货从底部开口取出,实现 “自上而下” 的 FIFO。
2. 大件五金工具(如扳手、切割机)
用托盘式货架分区存放,每个托盘标注 “入库日期”,并在货架前设置 “批次进度表”,记录各托盘的入库顺序,取货时按表操作。
3. 易生锈 / 易损耗五金件
优先将早期入库的货物安排在靠近出库口的位置,加快周转,避免因存放时间过长导致品质下降,同时通过 FIFO 减少库存损耗。
五、日常作业规范与员工培训
1. 制定 FIFO 操作标准
明确 “先入库区域优先取货”“严禁从中间区域取货” 等规则,例如:取货时须从货架外侧(先入库)的托盘开始,不得跳过早期批次取货。
2. 定期盘点与批次核查
每周通过 WMS 或人工盘点,检查货架上货物的批次顺序是否符合 FIFO,若发现混乱(如后期批次货物出现在早期批次前方),及时调整位置。
六、典型错误规避
避免混放:不同批次的五金货物严禁混放在同一货架层,否则无法区分入库顺序。
禁止随意移位:未经系统登记,不得手动调整货物在货架上的位置,防止破坏 FIFO 顺序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有效利用仓储货架实现五金仓库的先进先出管理,既减少库存积压、降低损耗,又能确保货物周转效率,尤其适合对批次管理要求较高的五金零件、工具及设备配件存储。